山東-辞源3
【山東】㊀ 戰國 秦 漢時稱 崤山或 華山以東爲山東。卽關東。也指 戰國時 秦以外的六國。戰國策 趙二:“六國從親以擯 秦,秦必不敢出兵於 函谷關以害山東矣。”太行山以東也稱山東。史記 晉世家 文公四年:“冬十二月,晉兵先下山東。”唐人稱山東,指 崤 函以東的地方,而稱今 山東省境爲 齊 魯、鄒 魯或 青 齊。㊁省名。ॳѧȱ 魯。位於 黃河下游,因在 太行山之東,故稱 山東。古爲 青 兗二州兼 徐州 豫州之境。唐屬 河南 河北道,宋屬 京東路,金改 京東爲 山東,明置 山東布政使司,清沿稱 山東省。參閲 嘉慶一統志一六一 山東統部。
山東 -中国文化史辞典
古地區名。戰國、秦、漢時代,通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也泛指戰國時期秦以外的六國。春秋時晉國、早期的北魏等,其地域範圍在太行山之西,故又稱太行山以東為山東。金設置山東東路、山東西路,此後山東就成為政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