岣嶁碑-中華語文大辭典
岣嶁碑岣嵝碑ㄍㄡˇ ㄌㄡˇ ㄅㄟɡǒulǒubēi相傳為最早的碑刻。刻者不詳。書體不明,文字奇詭。碑文九行,共七十七字。傳說為頌揚夏禹治水遺跡。東漢羅含《湘中記》、趙曄《吳越春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等典籍皆有載錄。碑石在今湖南衡山岣嶁峰。又名〈大禹功德碑〉、〈禹王碑〉、〈禹碑〉。
岣嶁碑-辞源3
【岣嶁碑】也稱 禹碑。後人附會爲 夏 禹治水時所刻。宋 嘉定中 何致曾到碑所,手摸碑文刊之。凡七十七字,似繆篆,又似符籙。碑原在 湖南 衡山縣 雲密峯,早佚。昆明 成都 紹興及 西安 碑林等處皆有摹刻。碑文見 金石萃編二。參閲 清 朱彝尊 曝書亭集四七 書岣嶁山銘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