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使-中華語文大辭典
巡察使巡察使ㄒㄩㄣˊ ㄔㄚˊ ㄕˇxúncháshǐ職官名。為中央派赴地方巡察的官員,主考核吏治,並常於水旱災害後視察災情,賑濟災民。唐太宗貞觀年間(627-649)曾遣使巡察天下,黜陟官吏,故名。武后時,多以左右御史臺官充任。神龍年間(705-707),以左右臺五品以上官員分為十道巡察使,每二年一輪。其後屢有廢置。開元(713-741)以後,由採訪處置使取代。
巡察使-辞源3
【巡察使】官名。唐 貞觀時遣使以六條巡察天下,黜陟官吏,故名。武后時,多以左、右御史臺官充之。神龍時以左、右五品以上官二十人,分爲十道巡察使,二年一替。後時有廢罷。參閲 舊唐書九四 李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