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中華語文大辭典
干支ㄍㄢ ㄓɡānzhī天干和地支的合稱。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簡稱「干」;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簡稱「支」。二者依次相配,可組成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組。古人用干支來表示年、日;用地支來表示月、時的次序,周而復始,循環使用。現在農曆紀年仍用干支。[例]~紀年。
干支-辞源3
【干支】古人用以紀年月日的十干十二支的合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爲十干,也稱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爲十二支,也稱地支。取義於樹木的幹枝。順次以天干配地支,如甲子、乙丑、戊戌、辛亥等,六十年重複一次,俗稱六十花甲子。古人本用干支紀日,用歲陽、歲陰名目紀年,如歲在甲子,就稱爲閼逢困敦,在辛亥則稱重光大淵獻。以後干支又用以紀年月。參閲 清 顧炎武 日知錄 用日干支、趙翼 陔餘叢考三四 干支。爾雅 釋天、史記 曆書都記歲陽歲陰,但名目有異同,表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