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樂-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平樂ㄆㄧㄥˊ ㄌㄜˋpíng lè漢觀名。有兩座,一座建於西漢高祖時,長安上林苑未央宮北;一座建於東漢明帝時,洛陽西門外。《文選.張衡.西京賦》:「大駕幸乎平樂,張甲乙而襲翠被。」《文選.曹植.名都篇詩》:「我歸宴平樂,美酒斗十千。」
平樂-辞源3
【平樂】㊀和平安樂。史記一一〇 匈奴傳 漢文帝與 匈奴書:“願寢兵休士卒養馬,除前事,復故約,以安邊民,以應始古,使少者得成其長,老者安其處,世世平樂。”㊁郡、府、縣名。漢 蒼梧郡 荔浦 富川二縣地。三國 吳 甘露元年,置 平樂縣,取縣南 平樂溪爲名。宋置 平樂郡,元以後改 平樂府,都在縣設治。公元1913年裁府留縣。今屬 廣西壯族自治區。參閲 元和郡縣志三七 昭州、嘉慶一統志四六七 平樂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