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平陽ㄆㄧㄥˊ ㄧㄤˊpíng yáng①平坦的地方。《西遊記.第二二回》:「話說唐僧師徒三眾,脫難前來,不一日,行過了黃風嶺,進西卻是一脈平陽之地。」②地名。在現今山西省臨汾縣。為堯的都城,漢朝曾經置縣於此。《文選.馬融.長笛賦并序》:「獨臥郿平陽鄔中,有雒客舍逆旅。」《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相國平陽懿侯沛曹參。」
平陽-辞源3
【平陽】㊀地名。相傳古 帝堯所都。因其地在 平水之陽,故名。春秋屬 晉,戰國屬 魏。秦置 河東郡。三國 魏 正始八年,分 河東的 汾北十縣置 平陽郡。宋 政和六年升爲 平陽府。明以來府治在今 山西 臨汾市 堯都區 金殿鎮。參閲 讀史方輿紀要四一 平陽府、嘉慶一統志一三八 平陽府。㊁縣名。其地包括今 浙江 平陽縣 蒼南縣。晉 太康四年置 始陽縣,後改名 橫陽。五代 後梁 乾化四年,吳越改今名。參閲 讀史方輿紀要九四 溫州府。㊂關名。見“天井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