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妇-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幼妇
【出典】 《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䪡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䪡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释义】 东汉人邯郸淳曾为孝女曹娥撰碑文,蔡邕于碑后题八字:“黄绢幼妇,外孙䪡臼”,意为绝妙好辞。幼妇,即“妙”字。后世常用作称美诗文佳作的典故。
【例句】 ①人去江山长依旧,幼妇空传辞妙。(晁补之《离亭宴·次韵吊豫章黄鲁直》582)这里用本典感叹黄庭坚如今只有美妙的诗词传留于世。②拟向诗人求幼妇,倩诸君、妙手皆谈马。(辛弃疾《贺新郎·又和》1947)这里以“幼妇”喻指妙词佳句。
幼妇-汉语大词典
幼妇少女。借指“妙”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
●唐唐彦谦《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齑辛寻幼妇,醴酒忆先王。”
参见“幼妇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