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堅-辞源3
【庭堅】古代傳説中“八愷”之一。左傳 文五年:“臧文仲聞 六與 蓼滅,曰:皋陶 庭堅不祀,忽諸!”文選 南朝 梁 劉孝標(峻)辯命論:“仲容 庭堅耕耘於巖石之下。”有人認爲 庭堅卽 皋陶的字。見 左傳 文十八年“庭堅”注。參見“八愷”。
黃庭堅-中華語文大辭典
黃庭堅黄庭坚ㄏㄨㄤˊ ㄊ丨ㄥˊ ㄐ丨ㄢhuánɡtínɡjiān人名(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其父黃庶為詩人,專學杜甫。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7)進士。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於蘇軾門下,時稱「蘇門四學士」。工於詩,與蘇軾並稱「蘇黃」。於詩推崇杜甫,主張「以故為新,以古為雅」,又有「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之論,為江西詩派的開創者。庭堅篤信佛教,事親至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為二十四孝之一。其詩多為思親懷友之篇,亦有羈旅行役、書畫題詠及感懷之作,少數作品亦能反映社會現實。其詞部分專寫花月豔情、狎妓等而流於淺俗。書法自成一格,兼擅行、草,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著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山谷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