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清-薛福成--《论俄罗斯立国之势》:沉机观变,引而不发。
现代-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共产党对于这些东西的宣传政策应当是“引而不发,跃如也”。菩萨要农民自己去丢……别人代庖是不对的。
明-查铎--《查先生阐道集·易有太极》:乃若致知,则存乎心悟,致知焉尽矣。引而不发,待人自悟。
明-宋濂等--《元史·一八九·黄泽》:又惧学者得于创闻,不复致思,故所著多引而不发。
清-颜元--《颜元集·存学编·一·由道》:道不可以言传也……故孟子承之,教人必以规矩,引而不发,断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清-朱鹤龄--《愚庵小集·一〇·与李太史论杜注书》:李善注《文选》,止考某事出某书,若其意义所在贯穿联络,则俟索解人自得之,此正引而不发之旨。
清-杨述曾--《题陆乾日隶书千文》:当其捉腕时,引而不发有如劲弩县(悬)千斤;及其纵手快,盘空夭矫有如鸷鸟摩秋雯。
清-朱庭珍-一-《筱园诗话》:其著书论诗文法及作诗话者,多非专门名家,非自逞臆说,即附会古人,其佳者亦只略见大意,引而不发,无堪奉为师法者。
当代-韩少功-四-《兄弟》:传达下来的领袖指示纪要上只有一句话:“有些事二十年以后再看吧。”这句话细想起来其实很费解,引而不发若即若离也很像毛泽东的诗歌风格。
当代-朱苏进-一二-《引而不发》:根本没想过,战争会不出现,军队会保持在“引而不发”的状态中……谁也不知道何时放箭!
明-焦竑--《玉堂丛语·文学》:李西涯问康济以“下学上达”之义。康济曰:“未论上达之妙,且言下学。”其言引而不发,至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