彍騎 -中国文化史辞典
唐宿衛兵名。唐高宗、武後時,府兵制度逐漸敗壞,宿衛京師的府兵大量逃亡,京城宿衛兵源不足。開元十一年(723年),宰相張說建議召募壯士宿衛。於是取京兆、蒲、同、岐、華等州府兵及白丁,以及潞州召募來的長從兵,稱“長從宿衛”。一年兩番,免除出征鎮守、賦役等負擔,由尚書左丞與州吏共同選拔。十三年,改名為彍騎,分屬十二衛,“總十二萬,為六番”。天寶以後,名存實亡。
彍騎-辞源3
【彍騎】騎,jì。唐代宿衛兵名。唐 高宗 武后時,府兵制逐漸敗壞,宿衛兵大量逃亡。玄宗 開元十一年,宰相 張説建議召募壯士充宿衛,優予待遇,一歲兩番(換班)。乃取 京兆 蒲 同 岐 華府兵及白丁,加 潞州長從兵,共十二三萬人,號“長從宿衛”。次年更號曰彍騎。天寶以後,彍騎之法始廢。參閲 舊唐書 張説傳、新唐書 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