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徙宅忘妻,讥人不谨。
清-王夫之--《读易赠熊体贞孙倩》二:移之分寸,徙宅忘妻。哀哉群动,莫之能稽。
汉-刘向--《说苑·敬慎》:鲁哀公问孔子曰:“予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对曰:“此非忘之甚者也,忘之甚者忘其身。”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魏徵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
明-朱明镐-卷六-《史纠》:江总特一浪子耳,作天子狎客,赋诗酬饮,以国输人,乃徙宅忘妻之流也。
近代-曾国藩--《(清)曾国藩全集·家书·293·致沅弟》:又于二十一日派二人至六弟处,即送弟寄来转递之件,而弟与迪庵之信乃忘未封去,可谓徙宅而忘其妻矣。
“徙宅忘妻”就是搬家(徙宅)时而跋遗忘了妻子,没有让她一块儿迁居,这个人真是糊涂透顶了。
鲁国君鲁衰公不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么糊涂的人。有一次他问孔子:“徙宅忘妻,您说真有这样的人吗?”
孔子说:“怎么没有,不算稀奇,还有连自身都遗忘的人呢!”
鲁哀公更加惊奇了,怎么会有这种事儿呢?
孔子说:“这种事儿也不算稀奇。譬如夏梁、商纣等暴君,荒淫无度,穷奢极欲,不理国事,不顾民生。结果,国家亡了,暴君们的命也完了。他们不但忘记了国家,遗忘了人民,连自身都完全忘记了!”
有一次,唐太宗时的谏议大夫魏征(邯郸馆陶县人),与唐太宗议论前朝兴衰时,也曾说:“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
唐太宗听后颇有感触地说:“是啊,我和诸位应当合力互助,别忘了国家和自身,免得也被人讥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