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猿意馬-中華語文大辭典
心猿意馬心猿意马ㄒ丨ㄣ ㄩㄢˊ 丨ˋ ㄇㄚˇxīnyuán-yìmǎ比喻心意變化不定,如同猿、馬般難以安定。也作「意馬心猿」。[例]喜帖都已經發出去了,她反倒~起來。
心猿意馬-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心猿意馬㊣ㄒㄧㄣ ㄩㄢˊ ㄧˋ ㄇㄚˇxīn yuán yì mǎ心不在焉心不在焉、心神不定、三心二意、反覆不定、見異思遷見異思遷一心一意一心一意、之死靡它、全心全意、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專心致志、聚精會神聚精會神情猨意馬情猨意馬、心猨意馬心猨意馬、意馬心猿意馬心猿釋義心思如猿猴不定地跳躍、快馬四處地奔馳而難以控制。比喻心思不專注集中。語本《參同契・卷上・中篇》漢・徐景休箋註。後亦用於比喻心意反覆不定。△「心不在焉心不在焉」、「見異思遷見異思遷」典源《參同契・卷上・中篇》漢・徐景休箋註守禦固密者,如龍養珠,心不忘;如雞抱卵,氣不絕也。……真積力久,太和充溢,動靜休息,常須謹守。守則昌,失則亡,不可須臾離也,所謂行住坐臥,不離這個。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坐則勻鼻端之息,臥則抱臍下之珠。久而調習,無有間斷,方是端的工夫。否則心猿不定,意馬四馳,神氣散亂于外,欲望結丹,不亦難乎!典故《參同契》是一本將《周易》易理、「黃老」、「爐火」三者道理參合為一的煉丹修仙之作,因此又稱為《周易參同契》,托言《易經》中的卦象,結合黃老學說,以闡明煉丹(即爐火)的原理和方法,是道教最早有系統論述煉丹的書籍。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典源主要在說明內在心性修養的方法。心思必須無所雜念,無所為,才能達到氣和的境界,在動靜之間也要常保平衡,時時調息,於日常生活之中無所間斷。如果心思如猿猴不定地跳躍,像快馬四處地奔馳,而難以控制,就會讓神氣散亂,如此一來,想要修心養性,是不可能的。後來「心猿意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心意不定,不能自持。書證①《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維摩詰經講經文》:「卓定深沈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情同枯木除虛妄,此個名為真道場。」②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打扮的身子兒詐,准備著雲雨會巫峽。只為這燕侶鶯儔,鎖不住心猿意馬。」③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俺從今把心猿意馬緊牢拴,將繁華不掛眼。」④《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看看守到下午,竟不見來,落得探頭探腦,心猿意馬。這一日,一件過年的東西,也不買得到。」⑤明・楊柔勝《玉環記・第一六齣》:「只為你心猿意馬難拴繫,閃得人彩鳳文鸞兩處飛。」⑥《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這一夜翻來覆去,牽掛著美人,那裡睡得著。只因月貌花容,引起心猿意馬。」⑦《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合》:「李生到底是少年才子,心猿意馬,拿把不定,不免轉口道:『既賢姐們見愛,但不知那一位是無過之女?小生情願相留。……』」用法⒈義心意反覆不定。類用在「意志不堅」的表述上。例①做事要專心,不可心猿意馬,魂不守舍。②男女朋友,用情須專一,不能心猿意馬,見一個愛一個。③看到這麼多好玩的事物,他不禁有些動搖,心猿意馬起來了。⒉義心思不專注集中。類用在「心思不專」的表述上。例①婚期都訂了,她卻還在心猿意馬。②去與不去間,他心猿意馬,陷入矛盾中。③對於要不要去應徵,至今我仍然心猿意馬,難下決定。④聽他這麼一吹噓,原本不想買的客人都心猿意馬起來。辨似同「心猿意馬」及「心不在焉」都有意志不定的意思。異「心猿意馬」側重於心意反覆不定;「心不在焉」則側重於受其他事物影響。心猿意馬心不在焉辨似例句〇ㄨ去與不去間,他~,陷入矛盾中。ㄨ〇你是不是~?否則打字怎麼錯得這麼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