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荒-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忽荒ㄏㄨ ㄏㄨㄤhū huāng①空虛無著落。《文選.賈誼.鵩鳥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②天上。《淮南子.人間》:「翱翔乎忽荒之上,析惕乎虹蜺之間。」《文選.班固.答賓戲》:「不睹其能奮靈德,合風雲,超忽荒而躆昊蒼也。」
忽荒-辞源3
【忽荒】也作“忽恍”、“忽怳”、“忽慌”。㊀混沌不明,模糊不清。史記八四 賈誼傳服鳥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翺翔。”漢 揚雄 法言 序:“神心忽恍,經緯萬方。”文選 南朝 梁 劉孝標(峻)辯命論:“而其道密微,寂寥忽慌,無形可以見,無聲可以聞。”㊁指天空。淮南子 人間:“翺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間。”㊂恍惚,神志不清。文選 晉 潘安仁(岳)寡婦賦:“意忽怳以遷越兮,神一夕而九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