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靈派 -中国文化史辞典
清代乾嘉時期以袁枚為首的一個詩派。該派因袁枚提倡“性靈說”而得名。袁枚的“性靈說”,深受明代公安派“抒寫性靈,不拘格套”的詩論的影響。他認為,寫詩就是抒發個人的“性靈”、“性情”,即抒寫胸臆。“性靈說”的核心就是要求詩人把自己真實而又新鮮的感受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不必講境界的大小,格調的高下。袁枚反對複古擬古,他認為詩應以“工拙”為標准,而不應以“今古”為標准。他不反對向古人學習,但反對模擬抄襲古人。他極力主張作詩時要以“我”為主,寫出自己的個性。袁枚對神韻派、格調派、肌理派的態度是不一樣的。他把神韻說納入自己的理論系統之中,認為“神韻”不過是詩中的一格,作詩不必首首如此,但不可不知道這種境界。對於格調說提倡的“溫柔敦厚”的“詩教”,他認為是“不可信”的,至於格調,則更明確地表示“詩在骨不在格”,“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他否定肌理派倡導的學問詩。袁枚還認為詩人對於各個流派、各種風格的詩應該兼收並蓄。他的論詩主張較為集中地反映在《隨園詩話》中。他的詩作就是他的詩論的實踐,意境明晰,自有韻味,而又不像“神韻派”那樣朦朧隱約,不著實際。當時與袁枚的文學主張和詩風比較接近的有鄭燮、趙翼、張問陶、黃景仁等著名詩人。性靈派在乾嘉時期最為活躍,聲勢超過格調派。性靈派的文學思想比較自由解放,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傳統束縛,對正統的封建的文學思想無疑是一種沖擊。
性靈派-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性靈派ㄒㄧㄥˋ ㄌㄧㄥˊ ㄆㄞˋxìng líng pài清朝袁枚對詩論觀點的學派。主張抒寫個人的性情遭際、情懷,貴自然而不拘格套。相對於王士禎的神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