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九·韩公(愈)·二三》:(《秋怀》)有怨意,有敛退自策励意,而直书目前,即事指点,惝恍迷离,似庄似讽。
现代-朱自清--《威尼斯》: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上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
近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至潜身东渡时,尤写得惝恍迷离,非经揭破,几令人无从揣测。
现代-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