愆陽-辞源3
【愆陽】古人用陰陽之説解釋天氣變化。愆陽,陽氣過盛。左傳 昭四年:“夫冰以風壯,而以風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徧,則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注:“愆,過也,謂冬溫。”後多指天旱或酷熱。唐 白居易 長慶集二三 祈皋亭神文:“去秋愆陽,今夏少雨;實憂災沴,重困 杭人。”
愆陽-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愆陽ㄑㄧㄢ ㄧㄤˊqiān yáng陽氣過盛。指冬天過度酷熱乾旱,是天候失常的現象。《左傳.昭公四年》:「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春無淒風,秋無苦雨。」唐.白居易〈祝皋亭神文〉:「去秋愆陽,今夏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