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門-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懸門ㄒㄩㄢˊ ㄇㄣˊxuán mén古時城門上的千斤閘。平時掛起,遇盜寇或警急事件,則降下懸門,以塞閉城口。《舊唐書.卷二.太宗本紀上》:「懸門發,老生引繩欲上,遂斬之。」
懸門-辞源3
【懸門】古時城門所設的門閘,平時挂起,有警時則放下,以便加衛固守。左傳 襄十年:“偪陽人啓門,諸侯之士門焉。縣門發,郰人 紇抉之,以出門者。”縣,古懸字。漢 桓寬 鹽鐵論 毁學:“無仁義之德,而有富貴之祿,若蹈坎穽食於懸門之下。”舊唐書一五二 馬璘傳:“鳳翔節度使 孫志直方閉城自守,璘乃持滿外向,突入懸門,不解甲,背城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