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隔-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懸隔ㄒㄩㄢˊ ㄍㄜˊxuán gé遠隔,距離遙遠而難以聯絡。唐.韓愈〈送鄭尚書序〉:「懸隔山海,使必數月而後能至。」《三國演義.第一四回》:「以京師無糧,欲車駕幸許都,近魯陽,轉運糧食,庶無欠缺懸隔之憂。」
懸隔-辞源3
【懸隔】相隔很遠或相差很大。文選 漢 陳孔璋(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昔歲軍在 漢中,東西懸隔。”梁書 伏挺傳與 徐勉書:“況復恩隆世親,義重知己,道庇生人,德弘覆蓋。而朝野懸隔,山川邈殊,雖咳唾時沾,而顔色不覯。”北史 封懿傳:“太子少師 邢卲……與 孝琬年位懸隔,晚相逢遇,分好遂深。”也作“縣隔”。史記 高祖紀:“縣隔千里,持㦸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