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狀-辞源3
【手狀】㊀ 唐時稱被告人的自白狀。舊唐書九六 姚崇傳:“聖曆初,則天謂侍臣曰:‘往者,周興 來俊臣等推勘詔獄,朝臣遞相牽引,咸承反逆,國家有法,朕豈能違?中間疑有枉濫,更使近臣,就獄親問,皆得手狀,承引不虚,朕不以爲疑,卽可其奏。近日 周興 來俊臣死後,更無聞有反逆者,然則以前就戮者,不有冤濫耶?’”㊁ 宋代士人謁見時的名帖、謁刺。因多親筆書寫,故稱。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十一:“紹興初,士大夫猶有以手狀通名,止用小竹紙親書,往還多以書ॳѯ܌莫非親筆。小官於上位亦然。”王明清 玉照新志三:“明清家舊有 常子允 元祐中在館閣同舍諸公手狀,如 黃 秦 晁 張諸名人皆在焉。”
愙齋手狀-中華語文大辭典
愙齋手狀愙斋手状ㄎㄜˋ ㄓㄞ ㄕㄡˇ ㄓㄨㄤˋkèzhāishǒuzhuànɡ清‧吳大澂篆書手狀。清光緒三年(1877),吳大澂致蘇鄰,欲與諸公於上巳佳日相聚同飲,故以此手狀詢問蘇鄰當日是否能抽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