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蛇驚-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打草蛇驚ㄉㄚˇ ㄘㄠˇ ㄕㄜˊ ㄐㄧㄥdǎ cǎo shé jīng參見「打草驚蛇打草驚蛇」。書證①宋・鄭文寶《南唐近事・卷二》:「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虵(蛇)驚。』」(源)②宋・朱熹〈答黃仁卿書〉:「所示劄子,語簡意足,李倉必須留意;但恐見黃商伯狼狽後,打草驚蛇,亦不敢放手做事耳。」③《景德傳燈錄・卷一三・汝州首山省念禪師》:「問:『四眾圍繞,師說何法?』師曰:『打草蛇驚。』」
打草蛇驚-辞源3
【打草蛇驚】甲受到懲處,使乙感到恐慌。宋 鄭文寶 南唐近事:“王魯爲 當塗宰,黷貨爲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類説二一)又 朱熹 朱文公集二九 答黃仁卿書:“但恐見 黃商伯狼狽後,打草蛇驚,亦不敢放手做事耳。”也作“打草驚蛇”。比喻做事不密,使對方得以警戒預防。水滸二九:“等明日先使人去那裏探聽一遭,若是本人在家時,後日便去;若是那廝不在家時,卻再理會。空自去打草驚蛇,倒吃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