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拼音是dǎ hǔ,它是个多义项的词,既可以作为动词,也可以作为名词。从故事中的武松打虎,到现代社会的打虎(反腐)行动,打虎这词一直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未被淡忘。
1、猜谜打虎 猜谜。《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 相于廷道:‘脱不了咱两个人,怎行令?喒打虎罢。我说你打,你说我打,喒一递一个家说。’”
2、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故事,主要讲述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兴不多事,只见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冈克上,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继续往前走。 太阳快落山时,武松来到一破庙前,见庙门贴了一张官府告示,武松读后,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话,又继续向前走。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后被世人传为佳话。明代沈璟所著传奇《义侠记》据此改编。京剧、昆腔、高腔、川剧、滇剧、秦腔均有此剧目。
3、打虎行动
岐山在新担任中央纪委书记时曾提出,当前反腐“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而一年多以来,中央反腐节奏逐步加快,反腐成效不断凸显,18名省部级高官、数百位厅官密集落马,整个官场风气悄然改变,不仅兑现了这位中纪委“掌门人”当初的承诺,也践行了中央“铁腕”反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