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揚-中華語文大辭典
抑揚抑扬丨ˋ 丨ㄤˊyìyánɡ1.(聲音)高低起伏。[例]~頓挫|聲音跌宕~|一音之中,自有~高下。2.〈書〉浮沉;進退。[例]進退屈伸,與時~|覽將帥之拳勇,與士卒之~。3.〈書〉貶抑。[例]外相~,內實附會︳~過當,罪不至此。4.〈書〉褒貶。[例]臧否區分,~咸允。
抑揚-辞源3
【抑揚】㊀高低起伏。藝文類聚四四 漢 蔡邕 琴賦:“然後哀聲旣發,秘弄乃開。左手抑揚,右手徘徊。”此指指法。文選 晉 成公子安(綏)嘯賦:“響抑揚而潛轉,氣衝鬱而熛起。”此指聲音。㊁浮沉,進退。漢書 藝文志 儒家:“儒家者流,……然惑者旣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衆取寵。”㊂褒貶。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一 辨騷:“襃貶任聲,抑揚過實,可謂鑒而弗精,翫而未覈者也。”㊃偏指揚。昂揚。北史 段文振來護兒等傳 論:“來護幼懷倜儻,猛槪抑揚,晚致勤王,驅馳畢力。”南史 王弘傳附 王僧達:“上表解職,文旨抑揚。侍中 何偃以其言不遜,啓付南臺,又坐免官。”㊄偏指抑。貶損,遏制。梁書 敬帝紀 魏徵 論:“(高祖)慕名好事,崇尚浮華,抑揚 孔 墨,流連 釋 老。”宋 司馬光 司馬溫公集三三 西邊劄子:“申明階級之法,抑揚驕惰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