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壺-中華語文大辭典
投壺投壶ㄊㄡˊ ㄏㄨˊtóuhú〈書〉古代宴會中的娛樂活動,亦為宴會禮制之一。賓主依次持矢投向壺口,投不進或投中少者須飲酒,勝者斟酒給敗者喝。[例]他日觀軍容,~接高宴(唐‧李白〈江夏寄漢陽輔錄事詩〉)|澄亦無憂懼之意,但與機日夜縱酒,~博戲,數十局俱起(《晉書‧卷四十三‧山王樂列傳‧王澄》)。
投壺 -中国文化史辞典
春秋戰國時期流行於貴族宴席上的一種娛樂活動。由西周射禮發展演變而來。《禮記》中有一篇專講“投壺之禮”。春秋貴族士人多不善射,便在相會和宴飲場合中以酒壺象征箭靶,以矢在離壺二矢半(約七尺)處投壺,中者為勝,負者罰酒。矢一般以柘枝或去皮的棘條代替。矢長有二尺、二尺八寸,三尺六寸,分別在室內、庭內、堂內使用。壺頸長七寸,腹長二寸,口徑二寸半,內實以小豆。投壺前和投壺時賓主之間有一套繁瑣的禮節,並伴有擊鼓奏樂。魏晉之際,壺上加耳,耳孔小於壺口,又增加了投矢入孔的難度。投壺除了娛樂,還有修身養性的作用。宋代的司馬光著有《投壺新格》一書,他說:“夫投壺細事,遊戲之類,而聖人取之以為禮,……投壺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為國,可以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