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冲千里-中华成语大词典
折冲千里
【拼音】:zhé chōng qiān lǐ
解释
折冲:指抵御敌人。指在远离沙场的庙堂上以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常用以形容高明的外交才干或在外交争端中取得胜利。
出处
《吕氏春秋·召类》:“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
示例
贾督有—之威,方任以职,勿得擅除。 ★《后汉书·贾复传》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折冲千里-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折冲千里折冲万里
【出典】 《吕氏春秋》卷二○《恃君览·召类》:“士尹池归荆,荆王适兴兵而攻宋。士尹池谏于荆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能得民,仁者能用人。荆国攻之,其无功而为天下笑乎?’故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马子罕之谓乎?’”东汉·高诱注:“冲,车。所以冲突敌之军,能陷破之也。”参见“一语折冲遐裔”条。
【释义】 春秋时楚人士尹池使宋,宋相国司马子罕讲他如何“爱恶循义”。士尹池归楚后又以此理谏止了荆王伐宋。孔子以为,有道之士可使其敌国折还其战车于千里之外。后常用“折冲千里”称颂善于御敌的统帅。
【例句】 ①襟带江城当一面,折冲千里无强敌。(沈瀛《满江红·九日登凌歊台》1651)这里用来称颂当地军事长官善于凭险御敌。②暂统十连,折冲万里,行即驱残虏。(无名氏《百字谣·庆潭帅兼平寇。六月十四》3798)这里用来称颂潭帅抗御敌军有功。
战国末期-吕不韦等-二〇-《吕氏春秋·召类》: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
战国-文子--《文子·上德》:国有贤臣,折冲千里。
南朝宋-范晔-一七-《后汉书·贾复传》:贾督有折冲千里之威,方任以职,勿得擅除。
当代-佚名-1998.02-《人民日报》:抗战胜利后,为制止内战,争取和平,周恩来同毛泽东、王若飞等前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樽俎之间,折冲千里,体现了他善于把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完美结合的高超斗争艺术。
元-杨维桢--《送庆童公翰林承旨序》:折冲千里于笑谈尊俎之外,吴越遗民不见兵革者几三年,可谓无负明天子东方之寄。
明-沈鲸--《双珠记·赴婚遇兄》:折冲千里,张国家九伐之威;决胜万全,奠山河四维之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