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帶皴 -中国文化史辞典
畫法名。其法先橫拖一長筆,然後以九十度的方向偃折而下,用幾組這樣的筆法重疊堆砌,有點象帶子折疊在一處的感覺,所以叫做折帶皴法。這種皴法為元倪瓚所創,其後畫家多用以寫平遠的景色。吳帶當風,曹衣出水 古代人物畫中兩種相對的衣服褶紋的表現程式。相傳唐代畫家吳道子畫人物,筆勢圓轉,衣帶表現出當風飄舞的狀態;北齊畫家曹仲達畫人物,筆法稠迭,衣服緊貼身體,宛如剛從水中出來,後人因稱“吳帶當風,曹衣出水”。
折帶皴-辞源3
【折帶皴】表示物體脈理及陰陽向背的一種畫法。繪山石有平行裂痕的,常多用此法。參閲 清 方薰 山靜居畫論上 皴法。參見“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