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扛鼎-中华成语大词典
拔山扛鼎
【拼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解释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示例
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力大过人。 ★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二卷
近义词
拔山盖世、拔山举鼎
反义词
软弱无力
语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力气极大
英文
to pull up mountains and raise tripods--herculean or great in strength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项羽少年时不喜欢读书写字,叔父项梁改教他击剑,他想学抵敌万人的本事,项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认真钻研,但力气很大,能举起几百斤重的鼎。同刘邦争天下8年,最后被迫在垓下乌江边自刎,感慨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
拔山扛鼎-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拔山扛鼎ㄅㄚˊ ㄕㄢ ㄍㄤ ㄉㄧㄥˇbá shān gāng dǐng舉鼎絕臏舉鼎絕臏移動大山,舉起巨鼎。形容力氣強大。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於是項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後以拔山扛鼎比喻勇猛過人。《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拔山扛鼎之義士,再顯神通;深謀詭計之好徒,急償夙債。」也作「拔山舉鼎」、「扛鼎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