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溺救焚-中华成语大词典
拯溺救焚
【拼音】:zhěng nì jiù fén
解释
拯:救;焚:被火烧;溺:落水者。救助被火烧火燎烧和被水淹的人。比喻救人于危难之中。
出处
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唐·李渊《受禅告南郊文》:“臣恭守晋阳,驰心魏阙,被首濡足,拯溺救焚,大举义兵,式宁区宇。”
示例
足下试自思之,必有~之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九)
近义词
救民水火
反义词
落井下石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拯溺救焚-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拯溺救焚㊣ㄓㄥˇ ㄋㄧˋ ㄐㄧㄡˋ ㄈㄣˊzhěng nì jiù fén釋義援救人於急難困頓中。唐・高祖・即位告天冊文:「某守晉陽,馳心魏闕,援手濡足,拯溺救焚,大舉義兵,式寧區宇。」舊五代史・卷七十五・晉書・高祖本紀一:「況萬機不可以暫廢,大寶不可以久虛,拯溺救焚,當在此日。」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12498拯溺救焚場合一般題辭/慈善事業釋義用於對慈善事業或善行義舉人士的題辭。形容能濟人於急難困頓中。備註附常用題辭表號FL00000001882拯溺救焚備註頻2書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號FL00000044481
唐-李渊--《受禅告南郊文》:臣恭守晋阳,驰心魏阙,被首濡足,拯溺救焚,大举义兵,式宁区宇。
明-冯梦龙-卷九-《喻世明言》:足下试自思之,必有拯溺救焚之事。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八二·绍兴四年十一月壬申》:当拯溺救焚之时,袭承平优暇之轨。
近代-蔡东藩、许廑父--《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勋以悲天悯人之怀,而作拯溺救焚之计,度非君主立宪政体,无以顺民心而回末劫,欲行君主立宪政体,则非复子明辟,无以定民志而息纷争,此心耿耿,天日为昭。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虽固是冷老先生拯溺救焚,要皆老太太同令媳太太垂青格外。
北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况万机不可以暂废,大宝不可以久虚,拯溺救焚,当在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