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房玄龄--《晋书·江统传》:臣闻古之为臣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献可替否,拾遗补阙。
明-张岱--《史阙序》:于正史世纪之外,拾遗补阙,得一语焉,则全传为之生动,得一事焉,则全史为之活现。
宋-朱熹--《观文殿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行状》:若群臣之贤,臣所知者,则唯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陛下急召用之。
清-曾朴-六回-《孽海花》:在国家方面想,人才该留心培养,不可任意摧残,明明白白是个拾遗补阙的直臣,故意舍其所长,用其所短,弄到两败俱伤。
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下》:文武在位,举尔所知,公侯将相,随才擢用,拾遗补阙,勿有所隐。
清-姚鼐--《翰林论》:为天子侍从之臣,拾遗补阙,其常任也。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为毕制军与钱辛楣宫詹论续鉴书》:宋元编年之役,垂二十年,始得粗就隐括,拾遗补阙,商榷繁简,不无搔首苦心。
现代-高阳-上册-《清宫外史》:讲官的本分,还在书本上。虽然拾遗补阙,亦为讲官的职司,到底不比言官。
汉-王符-二75-《潜夫论·考绩》:侍中、博士、谏议之官,或处位历年,终无进贤嫉恶、拾遗补阙之语。
晋-刘昫-七二-《旧唐书·虞世南检传》:(太宗竹日)虞世南于我,犹一体也。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shí yí bǔ quē
1、臣闻古之为臣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献可替否,拾遗补阙。 ◎《晋书·江统传》
2、这位七十多岁的老编辑,一生致力于辞书的编辑出版,退休后还一直在做拾遗补阙的工作。
3、尽管马先生对此诗已作了精当的考释,但拾遗补阙,尚可贡献一二于马先生灵前。
4、贞观中,累迁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有诤臣之风。
5、从外国金融势力与这次股票风潮的关系的角度继续进行尝试性探讨,具有拾遗补阙的意义。
6、他本想趁燕梁商豫之事落定、王子狐高兴之际再请王子细述,以便自己拾遗补阙。
7、他是在紧急情况下被召去临时拾遗补阙的。
8、中午休息时间又成了他们拾遗补阙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