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纩-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挟纩
【出典】 《左传·宣公十二年》:“冬,楚子伐萧……王怒,遂围萧。萧溃。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晋·杜预注:“纩,绵也,言说以忘寒。”
【释义】 挟纩,意为披上丝绵絮。《左传》曾用以形容军士受到抚慰勉励时感到温暖。后世用为典实。
【例句】 ①谁家挟纩心,何地当炉热。(杨巨源《奉酬窦郎中早入省苦见寄》3716)诗咏苦寒,这里用“挟纩”表现希望得到温暖的心情。②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柳公权《应制贺边军支春衣》其二5447)这里用“挟纩”喻指边军受到君王的抚慰,用此典以切题面之“支春衣”。③吾皇忧挟纩,犹自问君家。(卢延让《雪》8212)这里用“挟纩”典,谓皇帝关心百姓御寒,以切咏雪。
挟纩-汉语大词典
挟纩1.披着绵衣。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
●《左传·宣公十二年》:“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
杜预注:“纩,绵也。言说(悦)以忘寒。”
●晋潘岳《马汧督诔》:“沾恩抚循,寒士挟纩。”
●明梅鼎祚《玉合记·逆萌》:“管取春温如挟纩,组练三千。”
●清秋瑾《日本服部夫人属作日本海军凯歌》:“貔貅海上军容壮,冒雪凌霜如挟纩。”
2.把丝绵装入衣衾内,制成绵袍、绵被。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造绵》:“其治丝余者,名锅底绵,装绵衣衾内以御重寒,谓之挟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