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婁 -中国文化史辞典
古族名。即古肅慎。周武王、成王時,曾貢楛矢、石暘。從秦漢至兩晉,分布在黑龍江流域。東漢稱挹婁,居山林間深穴中,富者穴深入地下可接至九梯。種植五穀,出麻布,產赤玉、貂皮。好養豬,食豬肉,衣豬皮。也從事狩獵,所用箭以青石為鏃,上施毒藥,射中即死。自漢以來,受夫餘役屬。三國魏黃初(220—226)中,擺脫夫餘的統治,向魏貢獻貂皮等物。
挹婁-辞源3
【挹婁】㊀我國古代東北地區少數民族名。周至 西漢稱 肅慎,東漢稱 挹婁。西南連 扶餘,南接 北沃沮,東濱大海。在今 黑龍江 烏蘇里江流域。北魏時稱 勿吉,隋 唐時稱 靺鞨,宋時稱 女真。參閲 後漢書 東夷傳。㊁縣名。遼置 興州中興軍,治 常安縣。金 大定二九年改爲 挹婁縣,元廢。明譌爲 懿路城,清爲 懿路站。故址在今 遼寧 鐵嶺縣西南。參閲 嘉慶一統志六十 奉天府二 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