揖讓-中華語文大辭典
揖讓揖让丨 ㄖㄤˋyīrànɡ1.〈書〉古代客人與主人相見時禮節,互相作揖謙讓。[例]司儀掌九儀之賓客擯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之節(《周禮‧秋官‧司儀》)。2.〈書〉禪讓。讓位於賢。[例]故~之禮,行乎堯舜之朝(《南齊書‧卷三十六‧謝劉列傳‧劉祥》)。
揖讓-辞源3
【揖讓】㊀賓主相見的禮儀。也以比喻文德。荀子 樂論:“故樂者,出所以征誅也,入所以揖讓也。……出所以征誅,則莫不聽從;入所以揖讓,則莫不從服。”㊁謂讓位於賢,對征誅而言。韓非子 八説:“古者人寡而相親,物多而輕利易讓,故有揖讓而傳天下者。”文選 晉 袁彦伯(宏)三國名臣序贊:“揖讓之與干戈,文德之與武功,莫不宗匠陶鈞,而羣才緝熙。”注:“孔叢子:曾子謂 子思曰:‘ 舜 禹揖讓,湯 武用師,非相詭,乃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