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首踟蹰-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搔首踟蹰
【出典】 见“爱而不见”条。
【释义】 搔首踟蹰,因心里着急而不断挠头并来回走动。《诗经·静女》写到,男子如约而至,女方却躲起来,害得男子躁动不安。后遂用这些成句来形容苦盼意中人的情态。
【例句】 ①搔首踟蹰,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梅。(辛弃疾《沁园春·和吴尉子似》1915)这里借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盼望与朋友见面的心情。②孤吟处,更寻香吊影,搔首踟蹰。(陈草阁《沁园春》[霜剥枯崖]3020)这里用“搔首踟蹰”形容作者寻觅梅花踪影时急切心情。
搔首踟蹰-中华成语大词典
搔首踟蹰
【拼音】:sāo shǒu chí chú
解释
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
出处
《诗经·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示例
他~的样子就证明了这点。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焦急的样子
英文
scratch one's head in hesitation
宋-刘昌诗--《芦浦笔记·石芥诗》:愿言则嚏传心事,搔首踟蹰散宿酲。
元-无名氏--《一枝花》曲:自心,黯忖,悔当时错发送上阳关路,听唱到第三句,总是离人断肠曲,搔首踟蹰。
清-吴炽昌--《绿客窗闲话·七·义猫》:是年秋涝,粒米无收。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已尽,搔首踟蹰,牛衣对泣而已。
明-无名氏--《四贤记·分歧》:心旌摇,泪雨飘,顷刻分歧两寂寥,搔首踟蹰不忍抛。
宋-朱熹-二-《诗集传》:静者,闲雅之意。姝,美色也。城隅,幽僻之处。不见者,期而不至也。
宋-洪迈--《夷坚志·甲集六·猾吏为奸》:罗(畸)好学,每读书必研究意义,苟有得,则恰然长啸,或未会意,则搔首踟蹰。
清-钱辰--《待旦歌》:酒力欲醒眼尚醉,搔首踟蹰唤奈何!书生束手闲无策,唾壶古缺剑空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