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剌-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撥剌ㄅㄛ ㄌㄚˋbō là①撥弄。元.司農司《農桑輯要.卷二.播種.苧麻》:「于畦內用極細梢杖三四根,撥刺令平可。」也作「扒剌」。②琴聲走調。《淮南子.脩務》:「琴或撥剌枉橈,闊解漏越。」漢.高誘.注:「撥剌,不正。」③狀聲詞。形容魚兒自水面躍起及縱入水裡,拍擊水面所發出的聲音。唐.杜甫〈漫成〉詩:「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撥剌-辞源3
【撥剌】象聲詞。1.指不正的琴聲。淮南子 脩務:“琴或撥剌枉橈,闊解漏越。”注:“撥剌,不正。”2.張弓聲。一説張弓貌。後漢書 張衡傳 思玄賦:“彎威 弧之撥剌兮,射 嶓冢之封狼。”注:“撥剌,張弓貌也。”文選作“拔剌”。3.魚跳水聲。唐 杜甫 杜工部草堂詩箋二五 謾(漫)成:“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參閲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六 撥剌跋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