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鐙法-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撥鐙法ㄅㄛ ㄉㄥˋ ㄈㄚˇbō dèng fǎ書法上運筆寫字的方法。因以手執筆皆直,虎口間空圓如馬鐙,易於撥動,故稱為「撥鐙法」。唐.林蘊〈撥鐙序〉:「吾昔受教於韓吏部,其法曰『撥鐙』,今將授子,子勿妄傳。拖、撚、拽是也、訣盡於此,子其旨而味乎!」
撥鐙法 -中国文化史辞典
指寫字時的執筆法。因執筆時手指皆直,虎口空圓如馬鐙,易於撥動,故稱。其法有推、拖、撚、拽,稱為“撥鐙四字法”,見唐林韞《撥鐙序》。北宋錢若水則以擫、壓、鉤、格、抵五字“執筆法”為“撥鐙法”。“鐙”字古亦作“燈”,故一說“撥鐙”即“撥燈”,謂執筆運指如撥燈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