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佚名-1950.12-《人民日报》:一八五四年(咸丰四年)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同时,贵州的苗族领袖张秀眉等在现在的台江、雷山一带竖起了反清的义旗,一时声势浩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占领了广大的地区,斗争一直坚持了十几年。
当代-佚名-1954.08-《人民日报》:我们深信,在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之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能够胜利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
当代-佚名-1955.01-《人民日报》:从全国许多地方,从党内到党外,从青年人到老年人,大家都已经积极地行动起来了,在和资产阶级唯心论进行激烈的斗争中,形成了一条坚强的统一战线,而这条战线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器来装备的,因此,它就必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当代-佚名-1960.02-《人民日报》:无数的事实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无往而不胜的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产生的这“三个法宝”,同样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