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放燈ㄈㄤˋ ㄉㄥfàng dēng元宵時張燈的習俗。宋.辛棄疾〈定風波.少日猶堪話別離〉詞:「後會丁寧何日是,須記,春風十日放燈時。」《水滸傳.第三三回》:「且說這清風寨鎮上居民,商量放燈一事,準備慶賞元宵。」
放燈-辞源3
【放燈】㊀正月元宵張點花燈以爲娛樂的風俗。宋 王栐 燕翼貽謀錄三:“太祖 乾德五年正月甲辰詔曰:‘上元張燈,舊止三夜。今朝廷無事,區宇乂安,方當年穀之豐登,宜縱士民之行樂。其令 開封府更放十七、十八兩夜燈。’後遂爲例。”蘇軾 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二九 諫買浙燈狀:“内廷故事,每遇放燈,不過令内東門雜買務臨時收買。”參閲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下、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 燈節。㊁舊時和尚作道場的程序之一。儒林外史四:“衆和尚喫完了齋,洗了臉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燈,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鬧了三晝夜,方纔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