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奇不偶-中华成语大词典
数奇不偶
【拼音】:shù jī bù ǒu
解释
奇:单数,古人认为单数不吉;不偶:不遇。指命运不好,事多不顺利。用以形容人的经历坎坷,潦倒失意。
出处
清·汪琬《资政大夫驻防京口协领祖公墓志铭》:“官止于协领,年止于下寿,抑何数奇命偶也?”
示例
吴玉帅以命世之才,抱救国之志,~,养晦黄州,志士仁人无不扼腕。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二三七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数奇不偶-典故小词典
也作“ 数奇命蹇( j iǎn) ”、“命舛(chuǎn) 数奇”。数( shù) 奇( jī) : 命运不好。不偶: 不遇。命运不好, 生不逢时。
〔出典〕《史记· 李将军列传》:“ 大将军( 卫) 青亦阴受上诫, 以为李广老,数奇, 毋令当单于, 恐不得所欲。”
〔用例一〕清代汪琬《资政大夫驻防京口协领祖公墓志铭》:“官止于协领, 年止于下寿, 抑何数奇不偶也!”〔用例二〕清代杨复吉《说诗菅蒯跋》:“ 先生数奇不遇, 喜炫己长。”
〔用例三〕唐代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 数奇运蹇, 遂无望于高门; 日往月来, 竟消声于下邑。”
〔用例四〕唐代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公深惭位薄, 命舛数奇。”(舛: 不顺, 不幸。)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少敏则县、府及院试均第一,有“小三元”之目,文名藉甚,顾数奇不偶,乡试辄荐而不售。
清-汪琬--《资政大夫驻防京口协领祖公墓志铭》:官止于协领,年止于下寿,抑何数奇命偶也?
宋-黄彻--《碧溪诗话·自序》:士之有志于为善,而数奇不偶,终不能略展素蕴者,其胸中愤怨不平之气,无所舒吐,未尝不形于篇咏、见于著述者也。
金-王若虚--《朝列大夫刘君墓碣铭》:初自以所业过人,意气锐甚,谓当立取荣,而数奇不偶,累举未从。
清-王士禛--《衍波词·西江月·咏史》:汉武史称大略,陇西家世名流。次公已作岸头侯,飞将数奇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