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魏泰-佚文-《东轩笔录》:欧阳亦每谓人曰:“晏公小词最佳,诗次之,文又次于诗,其为人又次于文也。”岂文人相轻而然耶?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下》:顾经师互诋,文人相轻,而性理诸儒,又有朱、陆之同异。
现当代-杨绛--《丙午丁未年纪事·帘子和炉子》:常言道:“文人相轻”;又说是:“同行必妒”。我们既是文人,又是同行,居然能融融洽洽,同享帘子的蔽护和炉子的温暖,实在是难而又难的难友啊!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再论“文人相轻”》:今年的所谓“文人相轻”,不但是混淆黑白的口号,掩护着文坛的昏暗,也在给一些人有“挂着羊头卖狗肉”的。
宋-刘辰翁--《须溪集·读杜拾遗百忧集行有感》:我亦一饭不忘君,文人相轻所不及。
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二八·左传属事》:(傅逊)又云:“元凯无汉人不能为集解,逊无元凯不能为此注。”其用心深至,推让古人,胜于文人相轻者多矣。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笔端刻薄》:赵秋谷始与阮翁相得,后乃龃龉,因作《谈龙录》一编,句句赞,句句刺,至尖极冷,下笔如刀。推其由,不过因不借《声调谱》之故,亦何至忮刻如此,然犹曰文人相轻,积习使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