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斗藪ㄉㄡˇ ㄙㄡˇdǒu sǒu滌除煩惱。《文選.王巾.頭陀寺碑文》唐.李善.注:「天竺言頭陀,此言斗藪,斗藪煩惱,故言頭陀。」唐.皮日休〈寺鐘暝〉詩:「百緣斗藪無塵土,寸地章煌欲布金。」也作「抖擻」。
斗藪-辞源3
【斗藪】㊀摇動,振落。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二 胡蔴:“候口開,乘車詣田,斗藪。還叢之,三日一打,四五遍乃盡耳。”唐 白居易 長慶集三 驃國樂:“珠纓炫轉星宿摇,花鬘斗藪龍蛇動。”又 孟郊 孟東野集九 夏日謁智遠禪師詩:“斗藪塵埃衣,謁師見真宗。”也作“斗擻”。宋 梅堯臣 宛陵集十七 送黃殿丞通判潤州詩:“衣上京塵莫厭多,斗擻中流雲在望。”㊁擺脱。唐 白居易 長慶集五八 贈鄰里往還詩:“但能斗藪人間事,便是逍遥地上仙。”也作“斗擻”。唐 王維 王右丞集三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詩:“居士素通達,隨宜善斗擻。”參見“抖擻㊀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