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中華語文大辭典
方圓方圆ㄈㄤ ㄩㄢˊfānɡyuán1.方形和圓形。泛指事物的形體。[例]沒有規矩,不能成~。2.範圍;周圍。[例]他的大名,~百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方圓-辞源3
【方圓】也作“方員”、“方圜”。㊀物之形體。孟子 離婁上:“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荀子 禮論:“規矩者方圓之至。”禮 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㊁周圍,範圍。山海經 大荒北經:“丘方圓三百里,丘南 帝俊竹林在焉,大可爲舟。”宣和遺事前集 宣和五年:“徽宗道:‘見説月宮方圓八百里,若到 廣寒宮,須有一萬億,如何得到?’”㊂權宜,酌情辦理。舊唐書 食貨志上:“貢入之奏,皆曰臣於正税外方圓,亦曰羨餘。”又:“所以先有告示,許有方圓,意在他時行法不貸。”㊃才能,辦事能力。宋書 王景文傳:“臣凡猥下劣,方圜無算,特逢聖私,頻叨不次,乘非其任,理宜覆折。”舊唐書一〇四 封常清傳:“常清怒,倨謂 (高)仙芝曰:‘ 常清慕公高義,願事鞭轡,所以無媒而前,何見拒之深乎?公若方圓取人,則士大夫所望;若以貌取人,恐失之 子羽矣!’”㊄指天地。梁書 沈約傳 郊居賦:“羅方員而綺錯,窮海陸而兼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