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方城
【出典】 《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晋·杜预传:“方城山在南阳叶县南,以言竟土之远。”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一《潕水》:“水出黄城山,东北迳方城,《郡国志》曰:‘叶县有方城,郭仲产曰:苦莱于东之间,有小城名方城,东临溪水,寻此城致号之由,当因山以表名也。’苦莱,即黄城也。及于东,通为方城矣,世谓之方城山,水东流注潕水,故《地理志》曰:‘南阳叶县方城邑西,有黄城山,是长沮桀溺耦耕之所,有东流水,则子路问津处。’《尸子》曰:‘楚狂接舆耕于方城。’盖于此也。”
【释义】 方城在今河南叶县南,春秋时为楚地,传说为楚国隐士隐居之地。
【例句】 依稀两三过雁,何处是方城。(李曾伯《八声甘州·庚戌重九约诸友登龙山,阻雨》2789)这里以方城喻指世外乐土,叙写于楚地登楼远眺时的思绪。
方城-辞源3
【方城】㊀ 春秋時 楚北的長城。古爲我國九塞之一。淮南子 地形:“何謂九塞,曰:太汾 澠阨 荆阮 方城 殽阪 井陘 令疵 句注 居庸。”其城由今之 河南 方城縣北至 鄧州市。㊁山名。1. 春秋時 庸地,在今 湖北 竹山縣東南。左傳 文十六年:“(楚)使 廬 戢棃侵 庸,及 庸 方城。”2. 春秋時 楚地,在今 河南 葉縣南。左傳 僖四年:“楚國 方城以爲城。”㊂縣名。今屬 河南省。漢 堵陽縣地。隋置 方城縣,取 方城山爲名,屬 淯陽郡。唐 貞觀九年改屬 唐州。宋 慶曆四年縣廢,元豐初復置。清爲 裕州。公元1913年復廢 裕州爲 方城縣。參閲 元和郡縣志二一 唐州、嘉慶一統志二一〇 南陽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