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宮-辞源3
【旋宮】秦 漢以前諧音之法。以十二律與七聲相配而成衆調。禮 禮運:“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爲宮也。”釋文:“還音旋。”自 秦而下,旋宮聲廢,至 唐 祖孝孫作 唐雅樂,以十二律各順其月,旋相爲宮,旋宮之義復出。宋 孔平仲 續世説六 術解:“旋宮之義,亡絶已久。唐 祖孝孫得 毛爽之法,以一律生五音,十二律而爲六十音;因而六之,故有三百六十音,以當一歲之日。又以十二月旋相爲六十聲、八十四調。其法因五音生二變,因變徵爲正徵,因變宮爲清宮。七音起黃鍾,終南呂。造爲紀綱,一朝復古,自 孝孫始也。”參閲 舊唐書 音樂志一、册府元龜五六九 作樂五 貞觀二年六月。
旋宮-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旋宮ㄒㄩㄢˊ ㄍㄨㄥxuán gōng秦漢以前音階排列的方法。古代以十二律配七音,十二律輪流作宮調的主音,稱為「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