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节-汉语大词典
无节1.谓无先验之明。一说谓不通礼节。
●《礼记·礼器》:“无节于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礼,弗之得矣。”
●孔颖达疏:“节,犹验也……言欲外观察万物,必先内有识验之明。若心内无明,则外不能分辨也。”
●陈澔集说:“无节于内,言胸中不能通达礼之节文也。”
2.没有法度;不加节制。
●《晏子春秋·外篇上三》:“晏子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兴事无已。’”
●《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康﹞奢侈纵欲,游观无节。”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琅玡王﹞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
●《文献通考·田赋三》:“庄宗既灭梁蜀之后,骄侈自恣,赏赉无节。”
3.没有节操。
●汉班固《典引》:“司马相如洿行无节,但有浮华之辞,不周于用。”
4.指物体不分段,没有节。
●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卷葹不死,谁必有心;甘蕉自长,故知无节。”
参见“无节竹”。
无节竹-汉语大词典
无节竹竹的一种。即通竹。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五·竹》:“无节竹出溱州,通心直上,即通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