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暮-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旦暮ㄉㄢˋ ㄇㄨˋdàn mù朝夕。比喻時間快速。《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非直旦暮千載,故乃萬世一時也。」
旦暮-汉语大词典
旦暮亦作“旦莫”。
1.白天与晚上;清早与黄昏。
●《墨子·经说上》:“久,古今旦莫。宇,东西家南北。”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桑柘》:“春采者,必须长梯高杌,数人一树,还条复枝,务令净尽;要欲旦暮,而避热时。”
2.朝夕。谓整日。
●《国语·齐语》:“旦暮从事,施于四方。”
●唐韩愈《刘公墓志铭》:“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
●元马子振《鹦鹉曲·和白无咎韵》:“巍峨峰顶移家住,旦暮见、上下樵父。”
3.早晚。喻短时间内。
●《庄子·齐物论》:“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宋叶适《母杜氏墓志》:“吾疾非旦暮愈也,而汝所谋以养者在千里之外。汝去矣,徒守我亡益也。”
●章炳麟《印度人之论国粹》:“求大同于百年以后,而不为旦莫计者,斯则为不知务耳。”
●叶圣陶《穷愁》:“俄思一月期犹遥,阿母飧餐,则旦暮间事,必弗能缺,吾且舍远谋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