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兩-辞源3
【明兩】易 離:“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疏:“明兩作離者,離爲日,日爲明。今有上下二體,故云明兩作離也。”本謂 離卦☲ ☲ 離下離上,爲兩明前後相續之象。後以明兩指帝王,頌揚其明照四方。文選 南朝 宋 謝宣遠(瞻)張子房詩:“明兩燭 河陰,慶霄薄 汾陽。”注:“明兩、慶霄,皆喻 宋高祖(劉裕)。”又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 王粲:“不謂息肩願,一旦值明兩。”注:“明兩謂 文帝也。”
明兩-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明兩ㄇㄧㄥˊ ㄌㄧㄤˇmíng liǎng明兩原指易經中的離卦。離卦論象為日,日又有明之意。因離卦有上下二體,故稱為「明兩」。為兩明前後相續之象。語出《易經.離卦.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後指帝王賢能可明照四方。《文選.謝靈運.擬鄴中集詩.王粲詩》:「不謂息肩願,一旦值明兩。」《文選.謝瞻.張子房詩》:「明兩燭河陰,慶宵薄汾陽。」唐.李善.注:「鄭玄曰:『明兩者,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其於天下之事,無不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