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宋濂、王袆--《元史·仁宗纪三》: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语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明-吴承恩-第十一回-《西游记》:陛下明心见性,是必记了,传与阳间人知。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下)》:小娘子若坚心求道,贫僧当引拜月明禅师。小娘子听其讲解,必能洞了夙因,立地明心见性。
近代-蔡东藩--《后汉演义》:小乘经有地狱轮回诸说,无非劝化愚民;大乘经有明心见性诸说,乃是标明真谛,这也是一种独得的学识。
明-吴承恩-第九四回-《西游记》:长老是个对景忘情、明心见性之意。
清-郑板桥--《焦山读书寄四弟墨》: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
宋-陈淳--《师友渊源》:有如求道过高者,宗师佛学,凌蔑经典,以为明心见性,不必读书,而荡学者于空无之境。
清-佚名-一一五回-《红楼梦》:他说了半天,并没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这样人可不是个禄蠢么!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干屎橛》:禅宗主旨,在于明心见性,一无所染,至于湛然寂静的境界。
宋-史弥宁--《夜窗书事》诗:不因见性明心后,定自人呼作蠹鱼。
清-王嗣槐--《与草堂论二氏书》:老氏之教,诞妄浅薄,流害犹小,惟释氏则以见性明心、功成度世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