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農民戰爭-中華語文大辭典
明末農民戰爭明末农民战争ㄇ丨ㄥˊ ㄇㄛˋ ㄋㄨㄥˊ ㄇ丨ㄣˊ ㄓㄢˋ ㄓㄥmínɡmò nónɡmín zhànzhēnɡ17世紀中葉推翻明朝的農民起義運動。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多地連年災荒,民不聊生,導致農民起義。自天啟七年(1627)澄城(今陝西)饑民王二起義始,義軍紛起,多至百餘支,後李自成、張獻忠部逐漸成為起義軍的主力。崇禎十六年(1643),李自成於襄陽稱新順王,旋進取西安。張獻忠於武昌稱大西王。次年,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明朝滅亡。張獻忠則取得四川,建立大西政權。此次農民戰爭不僅推翻了明朝,更提出了「均田免賦」、「平買平賣」等口號,使起義軍隊伍迅速壯大,打擊了封建統治勢力,但不久,滿清入關,農民起義遂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