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鑑-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明鑑ㄇㄧㄥˊ ㄐㄧㄢˋmíng jiàn①明鏡。《新唐書.卷一二二.魏元忠傳》:「夫明鑑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②稱讚人識見高遠。③明顯的前例,可為今日所取法、借鏡。《明史.卷三二〇.外國傳一.朝鮮傳》:「苟闕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為明鑑。」
明鑑-辞源3
【明鑑】㊀明亮的鏡子。鑑,也作“鑒”。漢 徐幹 中論 貴驗:“小人恥其面之不及 子都也,君子恥其行之不如 堯 舜也。故小人尚明鑒,君子尚至言。”㊁稱人善於識别事物,猶明察。三國志 魏 楊俊傳:“俊自少及長,以人倫自任。同郡 審固、陳留 衛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資拔奬致,咸作佳士;……其明鑒行義多此類也。”㊂明顯的鑒戒或借鑒。後漢書六六 陳蕃傳諫疏:“明鑒未遠,覆車如昨,而近習之權,復相扇結。”㊃喻指月或平靜的水面。宋 蘇軾 分類東坡詩二四 曲檻:“流水照朱欄,青紅亂明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