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鑒-中華語文大辭典
明鑒明鉴ㄇ丨ㄥˊ ㄐ丨ㄢˋmínɡjiàn1.明亮的鏡子。2.指可作為借鏡的明顯前例。[例]這次的過失,可作為日後~。3.敬辭。用來請求明察。[例]但望~,還他清白。
明鑒-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明鑒ㄇㄧㄥˊ ㄐㄧㄢˋmíng jiàn①明鏡。②喻見解清晰,見識高明。《三國志.卷二三.魏書.楊俊傳》:「後固歷位郡守,恂御史、縣令,其明鑒行義多此類也。」晉.孫楚〈雁門太守牽招碑〉:「明鑒達于世變,弓毅足以致遠。」③往事的成敗,可為今日取法或借鏡者。《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明鑒未遠,覆車如昨,而逝習之權,復相扇結。」④常用的提稱語,請人明察的意思,可用於口語或書信。《文明小史.第三回》:「大人明鑒,他們已動了眾,卑職一人怎麼說得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