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華語文大辭典
易經易经丨ˋ ㄐ丨ㄥyìjīnɡ書名。相傳伏羲畫八卦,文王作卦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內容記載自然、天文、氣象等變化,為施政、占卜吉凶之參考。孔子作傳後,始成哲理之書,為十三經之一。又名《周易》。
易經 -中国文化史辞典
即《周易》。又指《周易》中與《傳》相對而言的經文部分。它由卦、爻兩種符號和說明卦的卦辭、說明爻的爻辭構成,分上下二卷,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以卦和爻來占蔔和象征自然和社會變化的吉凶,雖有宗教迷信的色彩,但也保存了古代社會的一些情況和某些思想認識資料,其中包含著樸素辯證法思想的萌芽。《易經》年代久遠,辭義晦澀,後人多方發揮,異說紛紜。兩漢時《易經》被讖緯化,魏晉時被玄學化,宋明時又被理學化,近代則有人把它混同於自然科學。